December 14, 2017
December 14, 2017
December 13, 2017
December 7, 2017
December 6, 2017
November 30, 2017
November 30, 2017
November 22, 2017
November 16, 2017
November 14, 2017
Recent Posts
張潤衡專欄 - 《敗了但未完結》
November 16, 2017
今天,我落幕地在教大參加畢業禮,我又畢業了,多拿了一個碩士,但請不用祝賀,因為這個碩士代表了失敗,我本來讀的是博士。
三零零四年正式成為大學生時,我曾說,不如一口氣讀上博士,然後從張先生變成張博士,感覺多有型。父母叫我先好好把學士諗好吧!然後幾經辛苦 ,終於讓爸媽望見了自己載起了四方帽,我充滿信心地計劃兩年後諗博士,因為我那時已經獲中大取錄讀碩士了。
果然,載上碩士的四方帽時,也獲教大的博士課程取錄了。其實學士過後,在學業發展父母已無要求,這早已是屬於自己的生涯規劃。博士入學那年,我同時開始投入職場,結婚,故選擇以兼讀方式讀這個博士,因為我那時認為社會經驗和賺錢養家比讀書更重要。
然後,我開始明白為什麼博士這樣受人敬重(買返來的博士除外),因為博士的畢業要求只有一個-你能找出一條值得研究的問題,並且親自解答。經歷過這段歷程後,才是進入真正求學問的境界,然而,為了養家,我只能用兼讀的方式去求學,所以我深明自己失敗的原因。
花了七年的光陰,只多拿一個碩士,很可惜吧?連老爸也擔心地想安慰我。我的指導教授反說,「儘管可惜,但至少你明白自己失敗的原因,這正是學習的歷程。再者你這7年,雖然寫不完這篇論文,但在家庭和工作都發展得好好,這也是生命教育的一種(我讀的是生命與價值教育)。」
當然,我並不是要為失敗找藉口。這篇文章的重點有兩個,一是要公告天下,我還未做到博士;二是我還未放棄,若這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話,沒這麼容易放棄的。入學申請表己交到另一間大學了,就看三年後再跟大家分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