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啟蒙的生命故事

December 14, 2017

為命運努力爭取

December 14, 2017

購物的衝動 上

December 13, 2017

#metoo 並不是靈丹妙藥

December 7, 2017

小心#metoo的傷害

December 6, 2017

維也納的青年交流之旅

November 30, 2017

父母應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問題

November 30, 2017

張潤衡專欄 - 《當家長遇上子女被欺凌》

November 22, 2017

張潤衡專欄 - 《敗了但未完結》

November 16, 2017

張潤衡專欄 - 《不用怒,只需說》

November 14, 2017

Please reload

Recent Posts

張潤衡專欄 - 《敗了但未完結》

November 16, 2017

|

張潤衡 先生

  今天,我落幕地在教大參加畢業禮,我又畢業了,多拿了一個碩士,但請不用祝賀,因為這個碩士代表了失敗,我本來讀的是博士。

 

  三零零四年正式成為大學生時,我曾說,不如一口氣讀上博士,然後從張先生變成張博士,感覺多有型。父母叫我先好好把學士諗好吧!然後幾經辛苦 ,終於讓爸媽望見了自己載起了四方帽,我充滿信心地計劃兩年後諗博士,因為我那時已經獲中大取錄讀碩士了。

 

  果然,載上碩士的四方帽時,也獲教大的博士課程取錄了。其實學士過後,在學業發展父母已無要求,這早已是屬於自己的生涯規劃。博士入學那年,我同時開始投入職場,結婚,故選擇以兼讀方式讀這個博士,因為我那時認為社會經驗和賺錢養家比讀書更重要。

 

  然後,我開始明白為什麼博士這樣受人敬重(買返來的博士除外),因為博士的畢業要求只有一個-你能找出一條值得研究的問題,並且親自解答。經歷過這段歷程後,才是進入真正求學問的境界,然而,為了養家,我只能用兼讀的方式去求學,所以我深明自己失敗的原因。

 

  花了七年的光陰,只多拿一個碩士,很可惜吧?連老爸也擔心地想安慰我。我的指導教授反說,「儘管可惜,但至少你明白自己失敗的原因,這正是學習的歷程。再者你這7年,雖然寫不完這篇論文,但在家庭和工作都發展得好好,這也是生命教育的一種(我讀的是生命與價值教育)。」

 

  當然,我並不是要為失敗找藉口。這篇文章的重點有兩個,一是要公告天下,我還未做到博士;二是我還未放棄,若這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話,沒這麼容易放棄的。入學申請表己交到另一間大學了,就看三年後再跟大家分享什麼?

Tags:

敗了但未完結

張潤衡

Share on Facebook
Please reload

Follow Us

10號風暴警告

911

AA制

BB波士

Blue Whale

Collateral Beauty

DSE

DSM-V

Facebook

Facebook safety check

Hidden Figures

MMA

NASA無名英雌

PTSD

SMA

Terrorism

UGL

Uber

blue whale challenge

farewell

metoo

「家事」關你鬼事!

三姑六婆

三姑六婆vs 專業輔導員

上海

不用怒

不用怒,只需說

不要

中港共融

交流團

人工智能

人類智能

仇恨

仇恨的演化

以偏概全

以理服人

你不尊重我時我也不尊重你

侮辱

俄羅斯

保密

保良局

傳媒人角度

傾談

先入為主

公開經歷

共享

共享單車

出路

創傷後壓力症

創造

助聽器

危機感

口述歷史

只需說

台南風災

呂麗瑤

周浩鼎

四川九寨溝地震

四道人生

國家領導人

國民教育

埋單

壞蛋掌門人3

大學

太極

女性研究

子女

孩子成長

安樂死

家事怎能公開談

專業輔導員

對談

小卡索

小孩

小孩子一定要學識做家務

小孩載助聽器的難處

小心#metoo的傷害

小心牙籤弩

小朋友

差距

平民心理學

張潤衡

張潤衡專欄

性

性侵犯

性濫交

性病

性行為

恐怖主義

情緒

情緒管理

惡性循環

愛

懷疑

成功上岸後的老餅出賣未上岸的男生秘密

手機追

手錶

打爸爸

打罵

抗逆力

抹煞

挑釁

援交

搞掂

摺衫

敗了但未完結

日劇教的生命教育課

星球大戰

時間

暗示

暴力

最美的安排

未成年

李氏力場

梁振英

標籤

檸檬

欺凌

欺騙

正面暗示

歸屬感

死亡

比本領

比錢

水浸

決鬥

沉默者

治療費

洗腦

洪樂兒

活着感言

消費

清真寺

港女

港澳碼頭

港男

演講

火災

災區

災難背後的笑聲

為了把煲劇合理化而寫的吹水文

無助

父母

父母應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問題

牙簽

牙籤弩

牛角

特首梁振英

玩具

生命中的隱藏恩人

生命勇士

生命戰士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圓桌會

生命教育團隊

生涯規劃

異形

異形聖約

相同錯誤

知道為甚麼要聽爸媽的話嗎?

社交媒體

福地

節儉

精神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綜合格鬥技

維也納

維也納的青年交流之旅

罐頭刀

罵戰

群眾批鬥

習近平

老人

考試

聖約

聽爸媽的話

聽障

胡亂花費

脊髓肌肉萎縮症

自殘

自殺

與孩子談「和平」

菲律賓風災

落地

藍鯨

虎媽

虎媽的戰歌

表達技巧

言論自由

訂立目標

護膝

負面暗示

賣淫

購物的衝動

距離

輔導

這就是平民心理學

道別

道愛

道歉

道謝

選擇

選舉工程

避彈衣

鄭德禮

長者